昨天上午,国新办举行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力争实现均等化,《规划》对现在公共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原则性和方向性的要求,将来基本公共服务要跟户口、户籍地逐步分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进行扩展。 鉴于目前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不均”现象,《规划》明确要求,“十二五”时期,县(市、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提高。 《规划》同时要求,“经过努力,‘十二五’时期,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 胡祖才介绍,这次《规划》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是统筹城乡、区域、不同人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对一些现在公共服务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安排问题,有原则性和方向性的要求。首先明确了对流动人口的义务教育要以流入地(接收地)为主予以提供,必须要他能够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高考已经超过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但教育部已经明确方向,相关政策也正在研究。现在一些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总的来说将来基本公共服务要跟户口、户籍地逐步分离,实际上基本公共服务要成为群众的基本权益。 《规划》要求,到2020年,争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不是意味着到2020年,比如异地高考会一并消失?对此,胡祖才表示,医保、异地高考推进力度不同;其中对医保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区域之间转移接续,要尽快实现异地报销。“我认为,这些方面可能会很快推进,特别是异地报销会推动的比较快。”胡祖才说,总的取向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进行扩展。 《规划》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围确定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八个领域。但《规划》基本公共教育部分并没有涉及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问题。 《规划》提出,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并逐步通过法律形式予以明确。” 根据《规划》,国家将增加中央和省级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强化省级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发展委社会研究所所长 专家指出,要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所需投入非常巨大。为强化财力保障,《规划》还要求各级在制订公共财政预算时“优先安排预算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并确保增长速度与财力的增长相匹配、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推进实施按照地区常住人口安排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为逐步解决我国城乡和区域间基本公共教育不平衡的问题,《规划》提出,将实行县(市、区)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校长交流制度,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也就是说,到2015年,在全国屡遭诟病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大限”将至。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市、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重点,一是促进热点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师资流动,二是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流动。 《规划》针对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实施一系列保障工程,如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教育部表示,这些保障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效缩小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规划》要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快建立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面向社会资本的领域,给非公立机构留有合理空间。权威人士表示,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用管理,举办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推动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和托老等服务。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时期,县(市、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提高 ●经过努力,“十二五”时期,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 ●将实行县(市、区)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校长交流制度,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快建立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我国首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规划19日正式对外公布。这份规划首次明确我国有权享受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其标准,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的职责”。 “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由负最终责任。”胡祖才说。据欧豪家庭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