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的财政状况犹如一艘在风浪中航行的船只,不断面临着各种挑战,近两年来,这艘船的航程愈发。 船舱里的货物——地方债务总量已经超过60万亿元,几乎接近2023年P的一半,这个庞大的数字如同一块巨石,压在地方的信誉之上,让人不禁为之担忧。 航行中,船只的动力系统似乎出现了问题。多数省份的财政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增速,就像船只的燃料消耗速度快于补给速度。 更令人忧心的是,大部分省份的财政自给率不足100%,仿佛船只自身的动力不足以支撑航行,不得不依赖外部援助。 2024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3.7万亿元,这笔支出就像是船只航行所需的各种物资和能源。 为了航行的顺利进行,中央伸出了援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下达了8.9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8.1%,同时,1万亿元增发国债也全部下达地方。 然而,地方财政收入的情况并不乐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仅为65902亿元,同比增长0.9%,增长速度如同蜗牛爬行。 更糟糕的是,地方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7842亿元,同比下降17.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263亿元,同比下降18.3%,这个曾经为地方财政提供强劲动力的收入来源,如今也变得疲软无力。 近两年来,地方的财政状况与疫情脱不了干系,疫情的冲击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直接打击了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 公共设施使用率大幅下降,收入随之锐减,街道上空空荡荡,商场里人影寥寥,曾经熙熙攘攘的城市仿佛按下了暂停键。 与此同时,地方还需承担起提供居民生活保障、修建方舱医院、免费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等一系列防疫支出,隔离费用更是雪上加霜。 企业经营困难,税收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地方财政的压力,工厂停工、商铺关门、订单取消,许多企业苦苦支撑,有的甚至面临倒闭。 土地价格下降导致财政收入大幅缩水,曾经热火朝天的土地拍卖会变得冷清,地方引以为傲的金库逐渐见底。 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不得不举债度日,隐性债务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像是陷入了债务的泥潭,越挣扎越。 部分地方已经无力债务,更有甚者不优先,导致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债主们焦急地等待着回款,而地方却只能以拖待变。 一个典型案例是上市公司中金因工程款问题起诉清河县,作为一家上市地方国企,中金的第一大股东是无锡市市政公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无锡市国资委。 公司主要从事通用设备制造和治理业务,在行业内颇有声誉,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国企也难逃地方欠款的困扰。 在这起诉讼中,中金的子公司华帆公司和磊源公司作为起诉方,将清河县执法局、清河县财政局和清河县人民告上法庭。 这个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原合同金额为5.26亿元,如今却因工程款问题陷入纠纷,曾经美好的花海水城梦想,如今却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战。 新上任的官员们面对堆积如山的旧账,往往选择视而不见,将精力放在新的政绩工程上,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缓解压力,但长远来看却是在透支的公信力。 除此之外,基础设施过度投资也是地方财政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中小城市盲目上马不必要的地铁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宏伟的规划图纸上,纵横交错的地铁线勾勒出美好的未来,然而现实却是,巨额投资建成的地铁常常乘客寥寥,车厢空荡。 这些投资回报率低的项目不仅无法为地方创造收益,反而加重了财政负担,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 地方的财政困境如同一个复杂的难题,牵一发而动,从疫情的直接冲击,到财政来源的单一性,再到债务问题和过度投资,每一个因素都在加重这个难题的复杂性。 面对地方日益严峻的财政困境,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压力,数据显示,23年的1-12月中央财政支出累计增速达到7.4%,高于地方5.1%的增速。 尤其是在12月,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更是飙升至20.5%,显示出中央在年末加大支出力度的决心,这种以快补慢的策略,无疑为地方财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成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重要手段,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高达10.56万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总收入的47.4%。 除了直接的资金支持,中央还在税收制度方面下足了功夫,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是一项重要举措。 这不仅能增加地方税收,还能优化地方收入结构,同时,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给予地方更多税收自主权,有助于地方因地制宜地制定税收政策。 非税收入管理也成为的重点,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让地方能够更灵活地管理和使用这部分收入。 与此同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防止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既了企业和群众利益,也有助于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非税收入体系。 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旨在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为地方开辟新的收入来源,通过合理定价和科学管理,自然资源有望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 这些措施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干涸的地方财政带来了生机,然而,解决地方财政吃紧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地方还需要在开源节流、优化收入来源等方面下功夫,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缓解财政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地方的财政状况有望得到改善,街道上的商铺可能会重新热闹起来,工厂的机器声或许会再次轰鸣,那些停滞的建设项目也许会重新开工。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季报」中央发力,新一轮财税体制可期-2023年度地方区域财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