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浙江的城镇街道,创新推出的“垃圾音乐线”,让商家养成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文明习惯。小区、企事业单位里的各类垃圾桶上,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的分类标志一目了然……从“随手扔”到“随手分”,垃圾分类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新模式。 作为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处理模式,为破解“垃圾围城”之困,我省各地在垃圾分类上先行先试,积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我的艳遇谁的妻 同时,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加速发展,在现实下也催生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垃圾智慧分类的可能。那么,智慧垃圾分类该如何运作?在系统运行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作为推行智慧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行者,浙江联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运”)相关负责人日前来到浙江在线演播室,也和广大网友一起聊聊关于垃圾分类那些事儿。 “我们采用前端分类智慧化、过程管控可视化、因地制宜减量化、收运处置一体化的四化模式来开展工作。”联运副总经理甘耀军说道。 据悉,目前联运的智慧垃圾分类整体解决方案,即是利用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实现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主要由运营服务+硬件设备+云服务平台+微信平台组成——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二维码、GPS、IC卡技术,建立一户一码实名制,通过智能技术手段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回收;使垃圾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在杭州余杭区,通过联运的智慧垃圾分类一体化项目的实施,让该区从技术上实现了垃圾分类的有源可溯,同时结合系统性宣传与培训,让当地居民对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了100%,正确率达到90%多以及资源化回收率达到了8%以上,对当地的垃圾分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有效解决分类投放行为不规范问题,联运创新思,通过“智能+人工”的运营方式,对用户行为进行画像,为垃圾分类源头登记排放制度提供数据支撑,确认责任主体,使不合理的投放行为做到有违必查。 “互联网+垃圾分类”两者相结合的模式是否能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甘耀军告诉记者,只有引导和鼓励居民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定点投放,才能最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同时,逐步建立引导、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法制化规范的运行机制,才能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谈到未来发展,甘耀军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科技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高端技术在领域内的应用前景。 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民生关键小事,又是社会发展大事。纵观浙江垃圾分类走过的这10几年,通过像联运这样的企业,创新思维,利用智慧化平台服务,不断探索在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前沿,这也成为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生动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