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的春风与市场的热捧中,低空经济仿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被赋予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是否真的如众人所愿,低空经济能够顺利跨越从理论到实践的鸿沟,实现广泛应用?还是说,这一切有些过于乐观,距离真正落地还遥不可及? 中央层面的顶层规划正不断深化,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其中,标志着其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随后,在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低空经济被明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凸显了其重要地位。 2024年,低空经济不仅首次被写入工作报告,还被纳入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彰显了国家对其的高度重视。 同年3月底,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更是为通航产业的发展设定了清晰的目标,指明了到2027年和2030年的发展蓝图。 其中,上海和河南设定了500亿元以上的目标,安徽则力争达到800亿元,而和湖北更是将目标锁定在1000亿元。广东更是计划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 据民航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预计2030年将有望超过2万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以浙江省为例,其在《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对符合条件的低空新基建项目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支持。 此外,近期局会议和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政策举措也出积极信号,强调要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并加力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以腾出更多资源用于经济发展。 在政策利好的另一面,我们需要认识到低空经济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雏形尚未完全,且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对于短期资本而言,贸然入局低空经济无疑存在极大风险。 然而,对于长期资本来说,此时积极布局并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正当时。通过早期“占位”以及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可以为后期的“大展宏图”奠定基础。 在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中,空域管理是一个核心问题。首先,管理标准的不统一使得低空飞行活动在跨区域、跨部门的管理上容易出现混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于低空空域的管理标准和存在差异,这增加了企业和运营者的运营难度和成本。 其次,空域资源的开发尚显不足,大量空域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这既受限于空域管理审批流程的复杂性,也受制于安全等因素导致的空域谨慎态度。 此外,空中交通管理技术的落后也制约了低空飞行活动的发展,现有的管理系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低空飞行需求,增加了飞行的安全风险。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航机场和起降点的数量有限,尤其在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这严重了低空飞行器的运营范围和效率。 同时,通信网络的覆盖不完善也影响了低空飞行的安全和效率,部分地区的信号弱或无信号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充电、加油等配套设施的不足也制约了电动和燃油低空飞行器的运营。 在技术研发方面,低空经济同样面临挑战。关键技术的突破是提升低空飞行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在发动机/电机技术、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安全监管方面,低空飞行活动的复杂且安全风险高,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则加剧了这一问题。对于“黑飞”“乱飞”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处罚措施。这既了低空飞行的安全,也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市场培育方面,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较低。同时,应用场景的开发也不足,目前主要集中在农林植保、地理测绘、巡检等领域,而在载人飞行、物流货运、城市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了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也是未来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 在低空经济的广阔蓝图中,低空应用作为其核心领域,正逐步成为决定低空经济能否比肩新能源赛道的关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放开,低空经济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低空基建与飞行汽车的落地应用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在飞行器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跨界融合生态三个层面均展现出万亿级别的市场空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低空基建及飞行保障等领域目前仅占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的一小部分,其市场空间远未完全。中期来看,低空基建的占比有着广阔的提升空间,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低空基建作为低空产业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指出了我国通航产业的发展目标,若要在2030年建成成熟的通航及低空产业,那么2024年至2030年将是低空基建发展的加速期。这一时期,低空基建将借鉴已有的空管建设经验,有望成为下一个5年内最具爆发力的赛道。 另一方面,低空基建涵盖空管系统和基础设施两大方面,其中空管系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包括通信、、(CNS系统)以及空中交通管理(ATM)等在内的空管系统,有望成为低空基建的排头兵。当前,外围设备已具备较成熟的产业模式,而信息系统建设预计落地节奏最快,传统空管领域优势厂商将占据先发优势。 在这一背景下,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低空基建领域。如莱斯信息依托中电科背景,提供集成化的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四川九州通过子公司四川九洲空管提供软硬件结合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深城交则打造形成了低空经济的综合性、交钥匙解决方案能力;新晨科技在低空飞行计划申报和综合系统方面取得突破;川大智胜则在三维人脸识别及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除了低空基建外,飞行汽车的落地应用也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飞行汽车的基础设施使用费用和充电成本较高,但其商业化的可行性已在小型高端市场得到初步验证。同时,全球eVTOL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飞行汽车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目前,全球已有近50家eVTOL企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企业更是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标准适航证,为飞行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