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波叔:连红楼梦都不读还想追妹子?理科男竟从此改变了人生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6-25 18:33:39 人气: 标签:红楼梦相关习题

  这位大叔出版过多部关于中国古代小说历史研究的著作,包括《明代商贾与士风》、《明代小说史》、《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

  当时我业余时间喜欢看书,那时候看书当然都是看文科的书;理科的东西也读过一点,就是66到68年呆在中学里的时候,做过些习题集。

  可能有些小菠菜不了解,波叔做个历史知识普及:知青就是“知识青年”的简称。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由城市被分配到农村当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接受了初中或高中教育。

  除了工作没别的消遣,一群知识青年,再苦再累也得找点事烧一下脑。当时没有手游玩,年轻人就赛着看书。

  然而实际上在黄山我还是看了不少书,都是知青偷偷带的最喜欢的书,大家暗中交流。比如我带的是《古文观止》等,而隔壁寝室一个人还带了《约翰·克里斯朵夫》……所以这些我读得非常熟。

  还记得波叔写过的陈景润证明“哥德猜想”吗?陈景润在那时候是全中国的偶像,陈大康也是深受激励的年轻人之一。

  他们说:“我们的任务是通过4年的学习把你们带到数学的大门口。那时你们自己看看是否进得去?进得去就进去,进不去你们赶紧改行。当然,经过4年的数学训练,你们改行随便做什么都可以做的很出色!”

  与其他年龄小的同学比起来,陈大康是有优势的。因为他高中全读完了,基础打得毕竟,比他小一点的同学高中没读完就中断了,大学课程一开始就很吃力。

  这一点,已经上大学的菠菜想必身有体会。大一是用来打基础的,从大二开始,更需要的是你的创造性。

  在这方面,30岁的超龄生陈大康当然比不过二十出头的小弟们。他毕竟错过了求学最宝贵的黄金时期。

  有一个传说,说陈大康之所以会研究起《红楼梦》,是因为在大学里追求一个妹子,妹子是个文艺女青年,说你连《红楼梦》都不读,还想追我?pass!

  这个传说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波叔只知道,身为数学老师的陈大康那时候不仅钻研起《红楼梦》,还连关于《红楼梦》的论文都找来看,动力大大的。

  《红楼梦》他看过,感觉前80回与后40回风格明显不一样。按现在的结论,后40回明明是高鹗续写的。

  我感觉原理是对的,但他的样本选取有问题。他是把《红楼梦》作为母体,那几万字作为样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曹雪芹的写作风格,那么母体应该是曹雪芹的写作风格,《红楼梦》是样本。他搞错了!

  他将全书中的“之”、“乎”、“者”、“也”各出现了多少次,五字句、六字句各有多少……都手动统计出来。

  在同义词的使用上两个人不一样。比如说“我索性怎么样”,还有一种说法是“我越性怎么样”。“越性”、“索性”是一对同义词,但是在前八十回里用的是“越性”,在后四十回用的是“索性”,类似这样的同义词我找到27对,再比如“越发”和“更加”,前面是讲“越发”,后面是讲“更加”……

  最终论文写了一个星期。《从数理语言学看后四十回的作者——与陈炳藻先生商榷》,发表在1987年第1期的《红楼梦学刊》上。

  其实80年代的文学界也爱凑新学科的热闹。陈大康的夫人恰好是中文系的,老往家里带论文,在那些论文里,有用控制论研究《阿Q正传》的,有用模糊数学研究杨贵妃之美的。但在陈大康这个正牌的数学系毕业生看来,那些都是门外汉瞎弄。

  你一下子把理科的、定律甚至公式搬到文科是不对的,但因为这样行不通就断定文理科之间不可以互相借鉴也是不对的。

  如今,陈大康转到文学研究领域已经有30来年了。他把传统的人文科学研究与精密的自然科学方法结合,得出了新结论,拓宽了新领域,成了古典文学界的权威。

  比如他研究为什么元末明初《三国演义》之后有170年没出现过通俗小说,用的就是一般文学研究者不会采取的“笨方法”:

  根据史料,我算出明初时全国的刻工数(两千左右)、每人每天能刻多少字(两百字),这样我就算出了全国每天能刻多少字、一年又能刻多少书……而《三国演义》呢?十个人一起刻(在当时很大的作坊了)需要花十个月;再算刻字匠的工钱(每百字,三分银)和其它各种成本,由于经济风险与风险,明初的书坊主对出版《三国演义》不感兴趣。

  在这么多年的文学研究中,陈教授得出一个观点,波叔觉得可以给正在写论文或即将写论文的菠菜提个醒: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想,如果没有他之前打下的数学基础和培养的数学思维,那些文学方面的成就也无从谈起。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