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定好基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新型职业农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不仅能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更激发了当地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很好地实现了“帮贫带富”。 土地资源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告急,已是不争的事实;局部地区近五成大米、米制品镉超标,更是让人们直接遭受土壤污染之“痛”。 中央工作报告指出,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启动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试点,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这段时间,农业部纷纷出台农药增长零目标和农药管理新条例等文件。在源头上防治农产品安全、农业污染等问题。 农业供给侧的另外一个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农业电商、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等农业新业态成为破解农业现代的主要途径。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12亿元,确定了12个省份作为试点。国家发展委推荐安排专项资金460多亿元,支持900多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今年可能会安排更多。 2017年中央财政资金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产业融合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