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支持 > 正文

构建一张“优质、同质”的医疗服务网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6-12-1 8:30:45 人气: 标签:优质服务

  【改革追踪看落实】

  构建一张“优质、同质”的医疗服务网

  ——来自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的探索

  在上海市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的儿科诊疗室里,社区儿科医生与儿科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在儿童康复区,接受过儿科医院培训的全科医师和护士正为患儿提供康复训练。

  这是记者实地走访时看到的一幕。很难想见,社区医院的儿科服务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变化来自复旦儿科医联体牵头搭建的“闵行协作网”。

  2014年4月,以学科为纽带的横向医疗联合体——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成立,由复旦大学医管处统一协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10家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共同组建,希望为优化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积累经验。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提升儿科服务能级、促进儿科优质资源下沉、优化儿科就诊结构等方面成效显著。

  两年后的2016年2月,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扩容,从横向联合向纵向延伸——由闵行区卫生计生委携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建,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和闵行区中心医院为补充,联合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闵行协作网”。目标是形成“儿科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儿科—社区全科”的纵向儿科医疗联合体,构建区域内合理儿童医疗网络,创新现代医疗和健康管理模式。

  从最初几家医院的自发探索,到如今医联体模式在上海分片区全面推开,全程参与这一过程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很欣喜:“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使得综合性医院儿科和社区医院的儿科服务能级大幅提升,区域性儿科资源配置更加均衡。直接结果是综合医院儿科的普通病人及新生儿转出率明显减少。以青浦中心医院为例,以前住院新生儿转诊率80%以上,医联体构建之后,80%以上的患儿都留在了青浦。”

  与此同时,儿科医院临床服务结构日趋合理。黄国英告诉记者,随着医联体的有效运行,儿科医院着力于解决疑难危急重症的定位更加清楚。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有序就医”,医联体模式正在推动这一医疗体系建设。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16家附属医院中,10家附属医院具有儿科服务设置,辐射范围横跨上海9个区,年门急诊人数300余万人次,出院病人数5万余人次,约占上海儿科医疗服务总量的三分之一。儿科医联体发挥儿科医院学科群的带动作用,努力实现“放得下、接得住、搞得定”,即:儿童专科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引导到综合医院儿科、二级医院及社区医院,综合医院、二级医院及社区医院有能力接收病人,病人质量、安全、双向转诊能得以有效保障,实现老百姓希望的“把复旦儿科医院开在家门口”,享受“同质化”的儿科医疗服务。同时,加强新技术和适宜推广、人员培训和流程改进,提高标准化水平,建立统一的转诊绿色通道。

  黄国英坦言,放掉普通病人,大医院通过诊疗服务取得的收入会大幅下降,但大医院有责任去推动这样一个体系的构建,努力让百姓更方便地享受均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大医院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去攻克疑难杂症和危急重症,提升医疗水平。

  黄国英说:“医联体单位中的成员要有热情、有能力,努力提高服务能力。这牵涉到很多内容,比如培训,不是单纯讲课,更要注重技能的提升、管理体系的构建等等。构建一个医疗体系,仅靠医院的力量远远不够,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的引导和体制机制的支撑,医院的积极投入和参与,社区的响应程度,将决定我们的医联体能够走多快、走多远。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更加坚信,构建医联体,打造均质医疗服务的方向是正确的。”(光明日报记者颜维琦曹继军)

  《光明日报》(2016年11月08日03版)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