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儿歌作品为何“荡不起双桨”?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5-17 5:28:55 人气: 标签:儿歌为什么

  最近市民陈女士有些高兴不起来,她发现正在读幼儿园的儿子小然迷上了抖音神曲,每当朋友家人让他表演节目时,他总是张口就来“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他唱做梦洗头的歌都是最近流行的《学猫叫》《C哩C哩》这类网络音乐,可没有一首是适合小孩子的。”陈女士很担心。(11月9日《浏阳日报》)

  优秀儿歌是少年儿童的“维他命”,在每个人的成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多家网站公开评选的“十大经典儿歌”中,《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与微笑》等“老儿歌”依旧榜上有名。这些儿歌之所以能一代代传唱下去,不仅在于其有优美的旋律、诗意的吟咏,更在于贴近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能够拓展视野、启迪思维、滋润心灵,让人受益无穷。

  可以说,每一首儿歌都是“活的文化”。可揆诸现实,优秀儿歌的创作与推广却“危机四伏”,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当下的儿歌作品“荡不起双桨”,关键是忘记了他们最广大的对象:少年儿童。一方面,创作者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在创作内容上脱离实际和少年儿童的关注点,过多的渗入话题和流行元素;另一方面,在许多小学、幼儿园孩子的生活中,儿歌的“阵地”越变越小,被各种流行歌曲挤占。

  让优秀儿歌“活”起来,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关键在于选题要高、内容要实、形式要新。这就有赖于儿歌创作要既源于传统文明,也紧贴时代潮流,从而更好地把中国特征、本土特色融合起来,并结合身边、模范的事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写出更多“走心”的时代儿歌作品。

  让主旋律、唱响真善美的儿歌久久回荡,还需要加以正确引导。眼下而言,应挑选一批充满童趣、韵律感强的优秀作品融入到教学中,并有意识到提高本土原创儿歌的份额,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向上向善向美,更重要的是,应在搭建平台、教材出版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便利,特别要注重网络时代的“微”,进一步扩大优秀儿歌的覆盖面。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